海南“疗养游”激活楼市:三亚找房热度攀升,海口租赁市场活跃******
“我几乎每年都来三亚,今年明显比去年热闹,感觉回到了2019年的时候,民宿爆满、酒店涨价,三亚的热闹又回来了。”今年元旦,刘伟(化名)从北京前往海南三亚开始了一场“疗愈之旅”。
随着三亚旅游热度的攀升,三亚的楼市也热闹了起来。据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疫情管控逐步放开后,三亚游客激增,对于三亚楼市的关注度升高,使2022年12月找房热度大幅增长,涨幅达到55%。而相比于旅游城市三亚,海口接待了更多短租的“候鸟”群体,2022年底,海口租赁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三亚找房热度上升超五成,春节或迎成交小高峰
“从北京到三亚,现在机票差不多要上千元,三亚的五星级酒店房间大概涨价有30%。”刘伟向记者表示。
机票和酒店的涨价直接反映出岁末年初三亚旅游热度的回升。而在旅游热度回升的同时,三亚的楼市热度也呈现复苏态势,首先表现为三亚找房热度的攀升。
据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0月开始,三亚新房找房热度逐月攀升,尤其是12月疫情放开后游客剧增,对于三亚楼市的关注度升高,导致12月找房热度大幅增长,涨幅达到55%,三亚吉阳区、海棠区以及毗邻三亚的万宁市找房热度最大。户型中最受关注的为三居室,最受关注的面积段为90-120平方米。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三亚找房热度的提升和疫情放开有着直接关系,三亚是个典型的旅游城市,旅游地产对购房者的吸引度和本身旅游人数有着较为明显的关联度,一般每年春节前后都是三亚找房热度的高点。
为了抓住这波旅游热,三亚也集中推出了不少新盘。据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数据统计,2022年12月,三亚新房项目共计90个,环比增加3.6%;在售均价31000元/平方米,环比微涨0.04%。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11月房价数据,三亚的新房房价环比涨幅为0.2%,也是为数不多的上涨的城市之一。
至于岁末年初是否有额外优惠,三亚当地一名链家中介人士告诉记者:“年底、年初会有一些营销活动,但是力度不大,比如砸金蛋、送物业费也是常规的营销活动。”
“不过,三亚执行相对严厉的限购政策,也会阻碍部分投资性的购房需求入市,短期内关注度的提升也很难转化为真正的买房行为。”张波分析称。
据三亚市房产信息网显示,近期,三亚新房成交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1月1日至1月10日,三亚新房累计成交402套,其中,1月10日成交大幅增长至146套,也说明三亚楼市热度正在波动爬坡中。
“短期来看,从疫情前的数据来看,每年的春节前后都是三亚房产成交量的小高峰,也是找房热度的高点。但是,从长期来看,受到限购等政策影响,找房热度实现到成交的转化会有较大差异。”张波预计。
海口去年底租房需求明显增加,小户型更获青睐
从租赁市场来看,12月中旬以来,三亚迎来第一波旅游恢复,但以短期度假为主。对于租赁市场的情况,张波向记者表示:“从需求热度数据来看,三亚的短租和长租市场都没有出现反弹的情况。”
相比于旅游城市三亚,海口往往接待了更多短租的“候鸟”群体,这部分群体多数来自于北方,尤其是东北三省,每年有相对固定的租住需求,他们一般在入冬后来到海口租住,到春天再返回家乡。
“我们每年都会来海口度假过年,去年11月份来到海口,刚来的时候感觉人不多,比往年人少,但是到了12月份疫情防控放开后,来海口租房的人开始增多,比如一居室、两居室的小户型就很难租到了;租金上,租期半年价格偏高,整年月租价格就会低些。”来自吉林的刘姐向记者表示。
刘姐租的房子位于海口美兰区海甸岛,这是海口市最大的岛屿。“海甸岛比较安静,人不多,适合我们一家人小住,房租没有明显上涨的感觉。我们租住的一居室价格是1500元/月,和2021年疫情的时候差不多,不同品质不同地段的房租略有差异。”刘姐告诉记者:“海口的租赁市场相对平稳,来海口的大多是家庭‘小住’,一般会住个把月,不像三亚以短期旅游为主,所以不会有三亚民宿等短租火爆的情况。”
海口的楼市也和三亚不同,一般以刚需盘为主。根据海南至理机构发布的数据,2022年12月,海口商品房成交备案1951套,环比增加93套,不同区域板块差别较大。
张波称:“三亚和海口还有一定差别。三亚的外来购房需求长年来看都是高于海口,而海口的本地化需求对市场的支撑力更强。从2023年来看,海南市场的需求量还难言可以恢复到疫情前,一是受制于购房者本身信心因素,尤其是旅游地产的需求提升往往都是滞后于本地自住需求,这也决定了2023年海南旅游地产项目的实际成交量提升会偏慢;二是从海南楼市本身来看,较为严格的限购条件仍有放松的调整空间,未来市场成交量的提升和政策变化也有直接关系。”
重庆两处新增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 现有湿地420万亩******
中新网重庆2月2日电(梁钦卿)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当天,重庆市林业局在合川区举行2023年“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合川三江国家湿地公园、綦江通惠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河流、库塘湿地密集,是长江上游地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重庆市现有各类湿地420万亩,已建立10个湿地自然保护区、22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市级湿地公园、3处市级重要湿地。梁平区获颁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为西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近年来,重庆市以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大力实施湿地修复,通过实施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退化湿地恢复等工程,增强了湿地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重庆合川三江国家湿地公园、綦江通惠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
“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物种的黄嘴潜鸟,2022年1月首次出现在重庆长江江津支坪段的江面,足以证明重庆市湿地保护的成效。”重庆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曾丽介绍,黄嘴潜鸟主要繁殖在环北极苔原的淡水湿地,越冬于太平洋的亚热带北纬50°海域,数量稀少。在中国,黄嘴潜鸟为罕见的水鸟,极少越冬于淡水水域,在重庆为罕见冬候鸟。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重庆市还合理利用小微湿地,探索出小微湿地与环境治理、有机产业、民宿康养、生态旅游等深度融合模式发展湿地生态惠民产业,促进了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
“以合川区为例,我们累计投入12.7亿元,完成了公园游步道、亲水栈道、观景平台等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户外宣教体系建设。”合川区林业局局长李小刚介绍,当地还开展了湿地景观再造、鸟类栖息地营造等湿地恢复和景观优化工作,以及一批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有效保护了湿地环境。
当天的活动中,官方通过线下展板展示、发放宣传资料及文创产品、线上开展互动小游戏、扫码答题抢红包等形式,向民众普及湿地保护法相关知识,介绍湿地的多种效益和功能。
图为活动中,市民通过线下展板了解湿地保护法相关知识。 梁钦卿 摄曾丽表示,下一步,重庆将加快编制出台《重庆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建立健全湿地监督管理制度,强化湿地生态教育。(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