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匠心”赋能“非遗”传承******
甘肃张掖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匠心”赋能“非遗”传承
近日,走进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职教中心,操场上彩条飘扬、人头攒动,顶碗舞、打夯歌、面塑、树皮木塑画等“非遗”技能项目令人目不暇接,吸引众多师生驻足观看。
这是该校今年举办的县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上的一幕。“把‘非遗’技能纳入市级技能大赛,让匠心遇上传统文化,这是一种双赢之举,既承载了中职学生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也让学生们感悟到了中华文脉,增强了文化自信。”民乐县职教中心副校长颜鹏说。
2010年以来,张掖市将地方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引进课堂、融入师生生活,并纳入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学促传,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有效增进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促进了“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发展。
山丹培黎学校教师高云琴是市级“非遗”传承人。近年来,她通过多样的活态传承方式,大胆创新烙画工艺,积极尝试纸烙画创作,使其焕发新生。
2015年,高云琴主持成立了“民间工艺传承与创新工作室”。由她申报的纸烙画开发及人才培训项目被列为张掖市重点人才发展项目,仅工作室就培养近1000名学生,不仅学习掌握了剪纸和烙画技术,多人获得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奖项。
目前,张掖市的7所中职学校均把“非遗”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融入专业课教学和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常态化的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助推乡村振兴。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的繁衍发展和历史变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习俗和传统文化,积淀了涵盖语言、文学、历史、民俗、歌舞等诸多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此,该县职教中心开设了以裕固族服饰配件、皮雕、刺绣等为主的“非遗”技艺传承课程,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定期到校授课,并采取“工作室+项目+产品”的模式,充分发挥民俗文化模块化教学优势,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并肩同行,促进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此外,县上还设有裕固族刺绣、婚俗、服饰、民歌和织褐子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民俗文化节会、培养工艺传人、开发特色创意产品和“非遗”进校园常态化等方式,唤醒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本报记者 尹晓军 特约通讯员 王增智)
萌兔迎新年 过年氛围感“拉满”******
光明网讯(记者 赵金悦)农历癸卯兔年将至,各种含有“兔元素”的商品和装饰映入大家眼帘。年味满满的兔子发糕、栩栩如生的兔子玩偶、琳琅满目的兔子花灯,四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过年氛围感已“拉满”。
2023年1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一家陶瓷企业的工作人员摆放兔年主题瓷盘。(郝群英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10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的一家面食店,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祥兔"花馍。(张延林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9日,江苏常州灯会现场的巨型"生肖兔灯"璀璨夺目。(王启明摄/光明图片)2023年1月10日,山东东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安苇编传承人李光祥正在制作"年年有余"芦苇画,迎接农历兔年的到来。(周广学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10日,重庆市北碚区未成人保护中心,孩子们在组装玉兔造型手工灯笼。(秦廷富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10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装饰一新,孩子们正在观赏"萌兔"造型景观。(吴拯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9日,农民画家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金竹街道兴坪村创作"生肖玉兔"农民画。(罗文刚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10日,面塑艺人李春芳在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工作室内创作"福瑞吉祥醒狮兔"面塑作品。(周绍宗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10日,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陶梁村民间剪纸艺人李因杰正在创作兔年新春剪纸作品。(栗卢建摄/光明图片)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